台達A2 凸輪對位 功能,雖然參數繁多,但觀念並不難,本篇以簡要的方式來說明:
1.目的:修正凸輪的相位,以符合實際的應用!
2.原理:將 感測器信號發生時的 凸輪實際相位 與 目標值 做比較,自動計算誤差量 並加以修正
3.應用:產品位置修正,機械傳動誤差修正,累積誤差修正.
4.凸輪對位 可否與 同步軸 一起使用? → 可以
5.凸輪對位 與 同步軸 的特性差異為:
E CAM

1.目的:修正凸輪的相位,以符合實際的應用!
2.原理:將 感測器信號發生時的 凸輪實際相位 與 目標值 做比較,自動計算誤差量 並加以修正
3.應用:產品位置修正,機械傳動誤差修正,累積誤差修正.
4.凸輪對位 可否與 同步軸 一起使用? → 可以
5.凸輪對位 與 同步軸 的特性差異為:

同步軸 運作時,我們要如何確定它已經正常工作了?還是根本就沒有作用!本篇會逐步加以解說,首先介紹同步軸的工作方塊圖(如下):左側為 實體的脈波來源,由 P5-39.Y 來選擇,用來連接 編碼器 或其他伺服驅動器 輸出的脈波,另外還必須連接 DI7 (CAP) 抓取 感測器的信號,系統架構請參考 A2 凸輪 同步軸-(1)設定方法.



同步軸 是 ASD-A2/ASD-M-R 凸輪主軸的其中一種,主要功能是 克服因為干擾造成的 主軸脈波累積誤差,讓主軸/從軸維持同步(原理參考 電子凸輪 與 同步軸),設定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用 循環模式 不斷的 高速抓取(Capture)即可!

在傳統機械裡,軸與軸之間是靠機構來傳動的,例如下圖所示,主/從軸間以一條 平皮帶 相連,當主軸開始轉動,從軸也一起轉動!假設主/從軸的輪徑相同,並在輪上都做一個 ∇ 標記,初始的位置都在正上方.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轉後,由於皮帶的打滑,主/從軸輪徑誤差等諸多因素,發現主/從軸上的標記 ∇位置不一樣了!表示主軸與從軸的相位偏移了!

使用 A2 電子凸輪時,在伺服正常工作 的情況下,有時候明明該設定的參數都設了,凸輪卻不動作,以下是一些經驗的分享:

台達 ASD-A2 伺服具有電子凸輪的功能,在使用時,可能需要在凸輪運行中途脫離,同時銜接一段 PR 路徑!這聽起來很簡單,但若是有些細節沒有注意,命令銜接得不平順,就會發生震動,噪音,甚至損傷產品,不可不慎!

M-R 的 ECAM/CAP/CMP 功能都是承接 A2 來,
主要與A2 的差別是所有來源(CN1脈波, CN5 輔助編碼器脈波, 主編碼器回授…)都有X, Y, Z軸可以選,
但最早的 M 系列設計這些功能塊都是只能使用本體軸的來源,不可以跨軸。
試想若有一個編碼器訊號要帶動三軸一起跑凸輪,那原來的功能就無法做到,
除非將編碼器訊號 Bypass 到每一軸去。
後來我們將 ECAM/CAP/CMP 的功能全部改成可以跨軸,為了與之前的功能做區分訂了 P1-19.U 來做切換。 Read more